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  决策公开->政府文件->遂政
遂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遂平县关于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浏览次数:2181 投稿:管理员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7-23

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县直各单位:

《遂平县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1年7月22日


遂平县关于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

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驻马店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驻政办)〔2021〕12号,全面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基本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坚持“亩均论英雄”导向,推进“三提两改”(亩均产出提高、集群培育提速、绿色发展提升,智能化改造、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六大行动”(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普及、绿色集约发展、精准开放招商、功能布局优化、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区综合载体功能和高质量发展优势,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县、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工作目标。2025年,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进展,现有工业用地亩均税收达到15万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比重达到75%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4.0%左右,企业智能化改造普及率达到60%以上,集群优势、创新水平和内生活力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生态明显优化。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

1.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坚持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两手抓,采取“产业园区+创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一体化推进模式,持续培育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和新兴产业集群。继续抓好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人,狠抓工作落实,到2025年力争形成1个以上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的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县科工信局、县发改委,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2.培育新兴产业集群。聚焦培育新动能,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5G 等新兴产业,落实“四个清单”(重点事项清单、重点园区名单、重点企业名单、重点项目清单)工作制度,推动新兴产业成规模、上档次,力争全县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40%左右。(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科工信局,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3.加快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产业链式发展,围绕建设“国际农都”和农产品加工及装备制造的发展目标,树立全产业链思维,引导支持企业向上下游延链、补链、强链、提链,带动产业上下游纵向延伸和横向配套,打造标志性产业链。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引导产业链上中下游关联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加快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坚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四化”方向,促进产业上规模、提档次、增效益。推动五得利、克明面业、今麦郎食品、中花粮油等龙头企业与知名互联网公司合作,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企业上云、产业链协同创新、供应链对接等服务。(责任单位:县科工信局、县发改委、县商务局,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4.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以制造业为纽带“接一连三”,谋划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园区和产业孵化园,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服务型制造,每年组织1-2家企业申报河南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结合产业集聚区发展实际和阶段性需求,有序推进产业集聚区人才公寓及配套住房建设,前瞻性、差异化布局一批商业、文化、体育、教育、医疗、邮政等生活服务配套设施,推动建设一批集研究开发、检验检测、成果推广、创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公共服务综合体。(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科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商务局、县财政局,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5.加大企业扶优汰劣力度。持续实施产业集聚区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每年对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和占地5亩(含)以上规模以下制造业企业开展分类评价工作,根据亩均税收、亩均利润、研发投入强度、单位能耗总产值、单位污染排放水平等指标综合评价排序,将企业分为A、B、C三类。探索落实差别化用地、用能、排放、信贷等政策和监管服务措施,引导企业对标改造、提档升级,支持A类企业做大做强、鼓励B类企业改造提升、推进C类企业退出转型。力争到2025年全县主营业务收入超30亿元企业达到1-2家,超10亿元企业达到3-5家以上;达不到投资强度和产出强度的企业全部出清。(责任单位: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县发改委、县科工信局、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金融工作局)

(二)实施智能制造普及行动

6.推进智能化园区建设。鼓励工业企业与本地软件企业、黄淮学院等省内外高校开展校企合作,面向食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开发一批特定应用场景的工业APP。加强产业集聚区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应用场景动态发布制度,打造一批应用示范标杆项目。(责任单位:县科工信局、县发改委、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7.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全面提高企业智能化改造比例,每年新建一批智能化示范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围绕食品、装备制造、电子、新型材料等重点行业,在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生产环境差、安全风险高、工艺要求严的关键岗位,鼓励支持企业批量应用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替代人工生产,实现“减员、增效、提质、安全”的目标,争取1个以上“机器换人”项目纳入省级“机器人示范应用倍增工程”。建立技改项目库,推动新一轮大规模企业技术改造,力争技改投资年度增长20%以上。配合市级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联合体开展的与产业集聚区对接的共性需求开发推广行业级解决方案,全面完成2021年市定示范带动企业“上云上平台”任务。(责任单位:县科工信局,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8.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对接,细化合作内容,协商合作方式,每年促进产业集聚区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1 个以上合作协议,争取一批校(院)区创新合作项目落地实施。持续推进产业集聚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全覆盖,每年新认定2家以上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引进建设一批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实现开放共享运营,有效降低企业研发测试成本和周期。每年围绕我县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实施一批科技创新示范专项,形成科技创新成果1项以上。(责任单位:县科工信局、县教育局、县发改委,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三)实施绿色集约发展行动

9.提高亩均产出水平。一是做好低效闲置土地盘活工作。实施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打赢存量用地盘活攻坚战,加大产业集聚区低效用地评估监督力度,实施“腾笼换鸟”,加快“僵尸”企业出清,2021年6月底前完成各产业集聚区低效闲置土地摸底调查工作。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制定盘活方案,2022年年底前确保完成省市自然资源部门每年度下达的处置任务量。二是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质量。以引进高亩产企业和项目作为首要目标,对相关部门核定的亩均产出不达标、能耗消耗过高、研发能力欠缺的项目,列入选商选资“负面清单”。三是严把项目供地关。积极开展“标准地”出让和新型产业用地供应,在土地出让阶段约定好项目亩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容积率等预期指标。通过综合施策,力争5年内产业集聚区工业用地亩均税收到达15万,亩均主营业务收入到达400万元左右。(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发改委、县商务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统计局,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10.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持续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和绿色制造提升行动,实施重点污染物治污减排、能源梯级利用、能源系统优化等工程,每年培育1家以上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加强产业集聚区余热余压废热资源回收利用和水资源循环利用,建设资源共享、废物处理公共平台,力争建成绿色园区。积极扶持重大节能、节水、清洁生产和基础工艺绿色化改造示范项目争取省先进制造业发展、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支持。(责任单位:县科工信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水利局、县发改委,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11.推进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内工业副产石膏等大宗工业固废集中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推动园区污水、垃圾等环保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升级改造。(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科工信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四)实施精准开放招商行动

12.搭建对外招商平台。依托中国农洽会等产业合作交流平台,实施欧洲经贸招商活动等“一带一路”合作计划,面向国内外高端资源开展针对性招商和推介。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地区、产业园区交流对接,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积极探索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和国际合作园区。(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科工信局、县发改委,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13.深化重点企业对接。针对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发展需求和短板,每年修订制作招商图谱,分类遴选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外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重点研发机构,及时更新精准招商重点企业名录,分批次开展专题对接招商。整合市场资源、公共资源、数据资源,通过资源换产业、市场换投资,提高招商实效,力争每年实际到位市外资金增幅保持在5%以上。坚持“引资”与“引智”并重,引进一批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发改委、县科工信局、,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14.推动招商项目建设。强化重大招商项目县级统筹,组建专班开展“一对一”服务,在项目审批、要素配置、基础配套等方面加大支持,争取每年储备5亿元以上重点招商项目10个以上、签约项目8个左右、落地项目5个左右。实施“国有平台+产业基金+企业”合作模式,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资金保障,力争每年承接项目履约率达到90%以上,开工率达到60%以上。(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发改委、县科工信局,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五)实施功能布局优化行动

15.组织编制产业集聚区规划纲要。在开展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委托第三方编制完成县产业集聚区规划纲要,明确重点培育百亿级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统筹优化产业集聚区空间范围、功能布局、主导产业及细分领域,分类推进整合或托管,促进形成布局合理、错位发展、功能协调的发展格局。力争2021年6月底前报市产业集聚区联席办批复实施。(责任单位: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县发改委、县科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住建局、县应急管理局、县统计局)

16.开展总体发展规划修编。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要组织编制新一轮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建立产业链全景图和细分行业发展图,精准布局基础设施、创新平台、公共服务等功能。2021年8月底前,完成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上报工作。产业集聚区要同步编制规划环评报告,待规划环评报告通过生态环境部门审查后批复实施。(责任单位: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县发改委、县科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住建局、县应急管理局、县统计局)

17.推进区中园布局建设。产业集聚区要抓住规划修编机遇,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以区中园形式布局建设一批新兴产业园、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园、专业孵化园、返乡创业园、中小微企业园、大数据产业园等专业园区,进行统一规划和整体开发,打造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高能级载体,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责任单位: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县发改委、县科工信局、县人社局、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六)实施体制机制创新行动

18.探索建立产业发展链长制。以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5G等新兴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按照“一个产业链、一个方案、四个清单、一套班子、一抓到底”要求,明确一名县级领导担任链长,实行产业规划、招商落地、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一条龙服务,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责任单位:县科工信局、县商务局、县发改委、县自然资源局,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19.完善“飞地经济”利益分享机制。创新合作机制,鼓励产业集聚区与发达地区开展“飞地经济”合作。“飞地经济”项目形成的地方级税收,由双方协商确定各项指标分享比例。(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统计局、县税务局,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20.开展投融资体制创新。产业集聚区可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以股权投资形式参与招商项目。鼓励和支持域内外有实力的企业、机构在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产业集聚区设立园中园,按“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机制,引入社会资本负责园区的设计、投资、建设、招商、运营和维护。(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金融工作局,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21.优化管理运营机制。因地制宜推进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工委)+公司”“政区合一+公司”、纯公司化改革,同步创新人事薪酬制度,提升管理运营专业化、市场化水平。2021年,在学习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全市统一安排,有序推开。(责任单位: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县发改委、县委组织部、县编办、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金融工作局)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主管工业和自然资源部门副县长任副组长的遂平县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县政府办、县发改委、县科工信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县住建局、县税务局、县教育局、县统计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委,负责日常工作,县发改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认真组织实施。县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提质增效6项行动逐一建立工作台账,及时了解工作进度;每月对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开展情况、工业企业及服务企业运行监测情况进行通报,协调各成员单位有效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力争每项工作月月都有明显进展;每季度组织相关部门就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开展一次督导,及时了解生产要素保障、项目落地手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联席会、企业服务日现场办公会等方式妥善解决。

(三)强化监测奖惩。建立健全产业集聚区日常监测机制,重点突出主导产业发展、高新产业发展、亩均税收贡献、招商引资实效、研发创新能力等涉及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考核方面指标的监测和督导。县直各有关部门、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要加强组织领导,细化配套措施,整合相关资源和政策,确保本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附件:1.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分工

2.遂平县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3.县产业集聚区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办法(试行)










附件1

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分工

序号

重点工作任务

责任单位

完成时间

1

制定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年度工作方案。

县科工信局

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每年4月底前

2

培育新材料、电子信息、5G 等新兴产业,3~5年内形成1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县发改委

县科工信局

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2025年底前

3

延伸补充产业链条。

县工信局

县发改委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持续推进

4

推动五得利、克明面业、今麦郎食品、中花粮油等龙头企业与知名互联网公司合作,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

县科工信局

2021年底前

6

谋划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园区和产业孵化园。

县发改委

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2021年底前

7

组织企业申报河南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

县发改委

县科工信局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持续推进

8

规划建设一批商业、文化、体育、教育、医疗、邮政等产业集聚区生活服务配套设施。

县自然资源局、住建

商务等部门

持续推进

9

开展产业集聚区企业分类综合评价。

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发改委

每年7月底前

10

落实差别化用地、用能、排放、信贷等政策和监管服务措施。

县相关部门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持续推进

11

开发一批特定应用场景的工业APP。

县科工信局

县大数据局

2021年底前

12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持续推进

13

建设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示范平台。

县科工信局

持续推进

14

每年新建一批智能化示范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

县科工信局

持续推进

15

争取1个以上“机器换人”项目纳入省级“机器人示范应用倍增工程”。

县科工信局

2021年底前

16

开展“企业上云”推介活动。

县科工信局

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每年10月底前

17

促进产业集聚区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

县科工信局

县教育局

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持续实施

18

争取一批校(院)区创新合作项目落地实施。

县科工信局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持续实施

19

每年建2家以上省、市级创新平台。

县科工信局

持续推进

20

每年实施一批科技专项,形成科技创新成果1项以上

县科工信局

持续推进

21

完成产业集聚区低效闲置土地摸底调查和处置。

县自然资源局

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2022年底前

22

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开展“标准地”出让和新型产业用地供应。

县自然资源局

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持续推进

23

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和绿色制造提升行动。

县科工信局

县水利局

持续推进

24

新1家以上省级以上绿色工厂。

县科工信局

2022年底前

25

建成绿色园区。

县科工信局

2022年底前

26

推进园区内工业固废集中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县发改委

持续推进

28

推动园区污水、垃圾等环保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升级改造。

城管局、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持续推进

29

严格落实化工项目进园区制度,不得备案登记化工项目。

县发改委

长期遵循

30

向国内外高端资源开展针对性招商和推介。

县商务局

持续推进

32

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地区、产业园区交流对接,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和国际合作园区。

县商务局

县科工信局

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持续推进

33

修订制作招商图谱,分批次招商。

县商务局

每年4月底前

34

每年实际到位市外资金增幅保持在5%以上。

县商务局

持续推进

35

坚持“引资”与“引智”并重,引进一批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

县商务局

县科工信局

持续推进

36

每年储备5亿元以上重点招商项目10个以上、签约项目8个左右、落地项目6个左右。

县商务局

持续推进

37

每年承接项目履约率到达90%以上,开工率达到60%以上。

县商务局

持续推进

38

组织编制产业集聚区规划纲要,并及时上报市联席办

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2021年6月底前

39

组织编制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并及时上报市联席办

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2021年8月底前

组织编制产业集聚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2021年6月底前

40

布局建设一批新兴产业园、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园、返乡创业园、中小微企业园、专业孵化园、大数据产业园等专业园区。

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县发改委

县自然资源局

县人社局

县科工信局

县大数据局

2021年底前

41

建立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链长制。

县科工信局

县发改委

2021年6月底前

42

完善“飞地经济”利益分享机制,鼓励开展“飞地经济”合作。

县商务局

县发改委

县财政局

县税务局

县统计局

持续推进

43

制定产业集聚区公司制改革实施方案并有序推开。

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2021年底前

44

加强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日常监测和督导工作,每季度组织相关部门就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开展一次督导。

县发改委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持续推进



附件2

遂平县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王红新 县政府副县长

师道清 县政府党组成员、政府办副主任

县编办主任

李海江 县发改委主任

张清明 县科工信局局长

郭俊峰 县财政局局长

县教育局局长

曾宪刚 县人社局局长

张云峰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肖家榜 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张耀奎 县城市管理局局长

刘中原 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秦启智 县商务局局长

张国栋 县应急管理局局长

县市场监管局局长

李向阳 县统计局局长

县税务局局长

县电力公司经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委,李海江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监测调度、督导通报等日常工作。















附件3

遂平县产业集聚区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办法

(试行)


为完善产业集聚区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机制,推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优胜劣汰,促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市产业集聚区分类综合评价办法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亩均产出、创新引领、绿色发展为导向,构建综合评价、实绩排序、分类施策、动态管理的企业转型发展引导机制,配套实施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的差别化政策措施,推动产业集聚区企业对标改造、提档升级,促进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区供给体系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为打造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

二、评价范围

(一)产业集聚区内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

(二)产业集聚区内占地5亩(含)以上的规模以下制造业企业;

(三)供电、供热、供水、垃圾污水处理企业不纳入评价范围,采矿、发电以及投产未满两年的新办企业可暂不纳入评价范围。

二、评价内容

一)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主要评价亩均税收、亩均利润、研发投入强度、单位能耗总产值、单位污染排放税收等5项指标,基本分值分别为30、20、20、15、15。

(二)占地5亩(含)以上的规模以下制造业企业:主要评价亩均税收指标,基本分值为100。

三、评价程序

一)确定评价指标基准值。根据市产业集聚区联席会议办公室协调相关部门明确的评价指标基准值,暂按以下标准执行(见表一)。

表一:产业集聚区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指标基准值

序号

指标名称

基准值

计算方法

备注

1

亩均税收

4万元/亩

实缴税收/用地面积

规上规下企业此基准值相同

2

亩均利润

30万元/亩

利润总额/用地面积

3

研发投入强度

0.3%

R&D经费/主营业务收入

4

单位能耗总产值

7万元/吨标准煤

总产值/综合能耗

5

单位污染排放税

根据市联席会议要求,全市不作统一规定,由各县区自行设定基准值,

实缴税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当量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当量以所有参评企业的最高值为准

(二)确定参评企业并逐项评价打分。产业集聚区按照评价范围要求选定参评企业,并参照《产业集聚区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二)明确的评分办法,结合企业上年度指标完成情况,逐企业评价打分。

表二:产业集聚区企业分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序号

评价指标及

分值

计分办法

指标说明

指标

名称

规上

企业

规下

企业

1

亩均

税收

30

100

亩均税收得分=(实缴税收/用地面积)/基准值×30,最高不超过36分

企业实缴税收采用税务纳税申报系统确认的企业实际入库税费总额;企业用地面积按已登记用地面积与承租用地面积之和减去出租用地面积计算

2

亩均

利润

20

-

亩均利润得分=(利润总额/用地面积)/基准值×20,最高不超过24分;利润总额为负值时,该项得分为零

企业利润总额采用税务纳税申报系统确认的企业利润数据

3

研发

投入

强度

20

-

研发投入强度得分=(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主营业务收入)/基准值×20,最高不超过24分

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采用税务纳税申报系统确认的企业用于加计扣除的研发经费支出(税务系统中没有此项支出的,由各产业集聚区据企业支出凭证认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采用税务纳税申报系统确认的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

4

单位

能耗

总产

15

-

单位能耗总产值得分=(总产值/综合能耗)/基准值×15,最高不超过18分

企业总产值指上一年度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的工业性劳务活动以货币形式表现的总价值量;企业综合能耗指企业在工业生产活动和非工业生产活动中消费的能源总量,统一折合标准煤计算

5

单位

污染

排放

税收

15

-

单位污染排放税收得分=(实缴税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当量)/基准值×15,最高分不超过15分;没有主要污染物排放当量数据的企业,有税收数据的得15分,没有税收数据的得零分

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当量采用税务纳税申报系统确认的企业用于缴纳环保税所申报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重金属等指标排放当量之和

符合境内外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或科技型中小企业或省创新龙头企业或“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拥有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的企业、近2年获得中国质量奖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或省(市)长质量奖的企业、近2年参与相关标准制定企业、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或省级及以上智能车间/工厂、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或单项冠军产品企业、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或能效水效领跑者企业等8项条件的,在评价指标得分结果的基础上适当加分(见表三),总加分分值不超过10分。

表三:产业集聚区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加分项

序号

加分项

分值

1

境内外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加2分,新三板挂牌企业加1分

2

高新技术企业或科技型中小企业省创新龙头企业或“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

加2分

3

拥有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企业

国家级加2分,省级加1分

4

近2年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或省长、市长质量奖的企业

中国质量奖加2分,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加1.5分,省长质量奖加1分,市长质量将加0.5分

5

近2年参与相关标准制定企业

作为第一起草人制订国际标准加2分、国家标准加1分、行业标准和省地方标准加0.5分;参与制订国际标准加1分、国家标准加0.5分、行业标准和省地方标准加0.2分;参与多项标准制定者可累计加分,最高不超过2分

6

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或省级及以上智能车间/工厂

国家级加2分,省级加1分

7

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或单项冠军产品企业

国家级加2分,省级加1分

8

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或能效水效领跑者企业

国家级加2分,省级加1分

注:以上每项最高加分不超过2分;企业同时符合以上多项加分条件的,总加分不超过10分

(三)确定A类B类C类企业。依据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规模以上企业和规模以下企业分别打分排序,分别确定A类B类C类企业(见表四)。每年4月5日前将评价指标数据和评价结果以县区政府(管委会)正式文件(含电子版)报市产业集聚区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

表四:A类B类C类企业排序办法

序号

企业类别

政策类别

排序办法

1

A类企业

优先发展类

规上企业:将综合评价得分排名前50%的企业,根据亩均税收和研发投入强度2项指标得分之和从高到低排序,按评价企业数量的前15%确定A类企业

规下企业:将综合评价得分排名前50%的企业根据实缴税收从高到低排序,按参评企业数量的前15%确定A类企业

2

B类企业

鼓励提升类

A类企业、C类企业之外的企业

3

C类企业

倒逼转型类

规上企业:将综合评价得分排名后50%的企业,根据单位能耗总产值和单位污染排放税收2项指标得分之和从高到低排序,按评价企业数量的后10%确定C类企业

规下企业:将综合评价得分排名后50%的企业根据实缴税收从高到低排序,按参评企业数量的后10%确定C类企业

有下列情形的,可进行调档处理:

1.按照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企业分别排序,实缴税收在产业集聚区参评企业排名后50%的企业原则上不划入A类;

2.亩均税收15万元以上企业,直接划入A类;

3.当年发生亡人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的企业,节能降耗或污染减排年度任务未完成的企业,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和受到行政处罚的企业,不划入A类;

4.已列入各级政府明确淘汰关停或化解过剩产能计划的企业,达不到《河南省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综合标准体系》(豫淘汰落后办〔2017〕12号)中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等标准的企业,直接划入C类。

(四)汇总公示。市产业集聚区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5月10日前完成各县区上年度产业集聚区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审核汇总,并在市级新闻媒体统一公示,并将公示后的评价结果及时报送省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复核。

(五)公告评价结果。每年5月底前,市产业集聚区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各产业集聚区A类、C类企业在市级主要媒体上进行公告,作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落实相关政策的依据。

四、结果运用

依据企业分类综合评价结果,在资源配置上按照A类优先发展,B类鼓励提升,C类倒逼转型的原则,依法依规制定实施用地、用电、用水、排污等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推进资源要素向综合评价高的企业集聚,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效率。

(一)实施差别化用电政策。

1.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政策,在现行《河南省电网销售电价表》中相应的基础上,对C类规上企业和规下企业其电价分别按提高每千瓦时0.025元和0.075元执行。对连续三年被评定为C类的企业,比照国家淘汰类工艺或设备标准加倍执行电价加价政策。电价加价费由电力公司统一收取,统筹用于节能降耗工作。

2.实行有序用电时,优先保障A、B类企业的用电需求。对A类企业不限电,C类企业列为限电对象。

3.优先安排A类企业、B类规上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降低用电价格;禁止C类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

4.用气差别化政策参照差别化用电政策执行。

(二)实施差别化用水政策。

1.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在正常用水收费标准的基础上,可对医药、化工、造纸、化纤、印染、制革、冶炼等行业中的高污染、高水耗企业,实行差别化水价政策。

2.对C类企业,在正常用水收费标准的基础上,再执行不

低于上浮10%的用水加价措施;对连续三年被评定为C类的企业,执行不低于上浮20%的用水加价措施。

(三)实施差别化用地政策。

1.优先保障A类企业用地需求,对C类企业,禁止安排新增用地。对被自然资源部门认定为低效用地且未按期完成盘活开发的企业及其控股股东,限制其报名参与其他土地竞买,取消涉企财政补助奖励政策。

2在不低于工业用地最低价的前提下,对A类企业用地尽量降低土地出让底价,并适当下调工业用地出让竞买保证金和合同履约保证金。

3.实行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差别化优惠政策,对A类企业实行30%减免优惠;对B类企业实行10%减免优惠;对C类企业不予减免优惠。

4.鼓励A、B类企业进行土地再开发,利用合法占用的土地、厂房、设施等资源实施“零增地”技改,对内涵提升类技术改造项目予以优先立项和资金支持。

5.建立“标准地”制度,将亩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容积率等标准纳入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条件,2021年“标准地”供地面积不少于工业供地30%。

(四)实施差别化排污政策。

1.在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预案时,A类企业符合环保

部门绩效分级评定结果的,可自主采取减排措施;其他企业实施差异化管控。

2.对C类企业,在正常污水处理收费标准的基础上,再执行不低于上浮10%的加价措施;对连续三年被评定为C类的企业,执行不低于上浮20%的加价措施。

3.对C类企业,不得新增排污总量指标。

(五)实施差别化融资政策。

1.支持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对A、B类企业在信用评级、贷款准入、贷款授信、股改上市、债券融资、担保方式创新、还款方式创新和利率优惠等金融服务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2.鼓励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对A、B类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不得为C类企业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原则上应控制C类企业单纯扩大产能的项目贷款。

(六)实施差别化奖评政策。

1.支持A、B类企业优先申报政府性评奖评优、试点示范、三大改造项目;C类企业不得享受政府有关奖励政策。

2.实行行业差别化指标奖评政策。对亩均效益高的产业(行业),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载体以及省市政府质量奖申报等予以优先支持。


附件:1.产业集聚区企业分类综合评价责任分工表

2.产业集聚区规上参评企业指标统计及得分情况表

3.产业集聚区规下参评企业指标统计及得分情况表

4.企业分类评价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一览表






附件1

产业集聚区企业分类综合评价责任分工表

序号

单位名称

工作职责

1

县产业集聚区联席办

统筹开展全县产业集聚区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工作,做好与市联席办的汇报衔接工作,按时上报评价结果,负责解释本《综合评价办法》。

2

县税务局

提供并审核企业亩均税收、亩均利润、单位污染排放税收及基准值;提供企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会同县统计局确定研发投入强度基准值,参加评价结果核实。

3

县科工信局

负责智能制造试点及智能车间/工厂、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或单项冠军产品企业、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或能效水效领跑者企业的认定,核定企业是否属于落后(过剩)产能等。核实企业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省创新龙头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有无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

4

县统计局

提供规上、规下企业名单,并审核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单位能耗总产值及基准值,核实企业节能任务是否完成。

5

县生态环境分局

核实企业污染物排放任务、环保是否达标等。

6

县金融工作局

核定企业是否为上市公司。

7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核实企业是否获得国家、省长质量奖,企业是否参与相关标准制定、企业是否被列入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经营异常目录等。

8

县自然资源局

核实企业用地面积。

9

县应急管理局

核实企业是否发生亡人事故、是否达到安全要求。

10

县发改委

核实企业有无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

11

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安排产业集聚区确定参评企业名单,依据评价标准对参评企业进行综合打分评价


附件2

遂平县产业集聚区规上参评企业 年指标统计及得分情况表

填报人: 手机号码:

序号

企业名称

用地

面积

(亩)

亩均

税收

(万元

/亩)

亩均

利润

(万元

/亩)

研发

投入

强度

(%)

单位

能耗

总产值(万元

/吨

标煤)

综合能耗(吨标准煤)

单位

污染

排放

税收

(万

元)

主营

业务

收入

(万元)

得分情况

企业

类别

(ABC)

亩均

税收

(30)

亩均利润(20)

研发

投入

强度

(20)

单位

能耗

总产

(15)

单位

污染

排放

税收

(15)

加分

项及

分值

总计

得分

1 

2 

3 

4

说明:1.单位能耗总产值=总产值/综合能耗,单位为:万元/吨标煤,请勿颠倒;

2.企业类别认定请按照先A类、再B类、后C类排列;

3.停产企业不参加打分,在其他企业打分排序之后,直接加入到C类;

4.小数点后保留1位数字,表格内研发投入强度数据后不要加“%”。


附件3

遂平县产业集聚区规下参评企业 年指标统计及得分情况表

填报人: 手机号码:

序号

企业名称

用地面积

(亩)

亩均税收

(万元/亩)

得分情况

企业类别

(ABC)

备注

亩均税收(100分)

加分项及

分值

总计

得分

1 

2 

3 

4

说明:1.企业类别认定请按照先A类、再B类、后C类排列;

2.小数点后保留1位数字。

附件4

企业分类评价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一览表


企业分类

要素政策

A类或亩均税收15万元以上企业

B类或亩均税收10-15万元企业

C类或亩均税收

1万元以下企业

连续三年

C类企业

评价降

档企业

用电政策

规上加收0.025元/千瓦时,规下加收0.075元/千瓦时,具体标准由各地自行确定

正常工业用电价格2倍执行

用水政策

在正常用水收费标准基础上上浮10%。

在正常用水收费标准基础上上浮20%。

用地政策

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可给予30%减免;优先保障用地需求;尽量降低土地出让底价,适当下调工业用地出让竞买保证金和合同履约金;对A类企业“零增地”技改项目予以优先立项和资金支持。

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可给予10%减免;对B类企业“零增地”技改项目予以优先立项和资金支持。

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一律不予减免;禁止安排新增用地。

增加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50%。

排污政策

重污染天气,符合环保部门绩效分级评定结果的,自主采取减排措施。

在正常污水处理费基础上上浮10%;不得新增排污总量指标。

在正常污水处理费基础上上浮20%;不得新增排污总量指标。

融资政策

在信用评级、贷款准入、贷款授信、股改上市、债券融资、担保方式创新、还款方式创新和利率优惠等金融服务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不得为C类企业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原则上控制C类企业单纯扩大产能的项目贷款。

不得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控制C类企业单纯扩大产能的项目贷款。

财政奖励政策

优先支持申报政府性奖补资金、省市政府质量奖等。

支持申报政府性奖补资金、省市政府质量奖等。

不享受政府有关奖励政策。

不享受政府有关奖励政策。


文字解读:《遂平县关于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图解:《遂平县关于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主办:遂平县人民政府  承办: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   地址:遂平县建设路中段  网站维护:0396-4922539

政府网站标识码:4117280001 备案序号:豫ICP备15015865号    公网安备:411728020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