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  决策公开->政府文件->遂政办
遂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遂平县“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浏览次数:1015 投稿:管理员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6-25

遂政办〔2022〕26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景区和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有关部门:

《遂平县“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6月23日



遂平县“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关乎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做好我县气象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河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驻马店市“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遂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35年。

第一章 发展环境

一、“十三五”时期气象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遂平县气象局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市气象局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稳步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气象发展取得显成效,遂平经济社会和人民安全福祉得到保障,气象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一)气象防灾减灾效益显著。聚焦极端灾害性天气灾前、灾中、灾后等关键时间点,构建递进式预报预警服务机制。成功应对2018年8月17-19日“温比亚”台风特大暴雨、2021年7月中旬和8月下旬极端特大暴雨。暴雨预报准确率、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量明显提升,气象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95%,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充分发挥。聚焦增强粮食核心区服务能力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气象服务工程,为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项目服务能力有效提升。着力开展气象科技扶贫,助力对口帮扶村顺利打赢脱贫攻坚战。趋利避害并举,开展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候可行性论证,2020年,我县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称号。人工影响天气能力进一步提升,为我县粮食丰产丰收和生态环境改善做出积极贡献。

(二)气象现代化建设扎实有力。建设国家级全自动化气象观测站,建成由17套自动气象站组成的高密度气象观测网络,乡镇覆盖率达100%。建成4套土壤水分站、4套负氧离子监测站、1套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农业、生态等重点领域气象观测能力进一步提升。打开了以智能网格预报为基础的气象预报业务新格局,0-10天预报产品空间分辨率达到2.5-5km。24小时晴雨、高温、低温预报准确率分别较“十三五”期间提升0.3%、4.8%、3.8%。完成综合预报预测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监测、预报、服务的无缝隙对接。气象科学普及深入开展。开展气象科普进农村、进社区、进园区、进校园等活动。气象科普融入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明显提升。

(三)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培养取得长足进展。气象科技创新体制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与业务服务深度融合,12篇气象论文在正式学术期刊上发表,多个课题成果在工作中推广应用。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建立常态化人才交流保障机制。现有气象职工本科及以上学历占90%,其中高级职称1人、综合业务带头人1名,气象人才总量稳步增长,高层次人才、优秀人才数量明显增加,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

(四)气象高质量发展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主导,成立了遂平县气象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遂平县气象灾害防御及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先后出台《遂平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管理办法》《加快推进气象强县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我县气象事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和双重计划财务体制不断完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气象事业投入大幅增加。气象法治建设推进有力,气象标准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五)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获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称号。多次荣获驻马店市气象系统“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综合考评位列全市气象系统第一梯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涵养良好政治生态。

二、“十四五”时期遂平气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遂平县发展的重要关键时期,要准确把握“十四五”气象发展新形势,抓住遂平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全面推进气象强县建设。

(一)机遇与挑战

1.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遂平气象事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我县气象强县建设提供了根本方向、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任务、根本遵循。

2.把握新发展阶段对加快遂平气象强县建设提出新要求。新发展阶段,气象事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近年来,气象灾害仍然是制约遂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质量气象服务的需求更加多样化,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的挑战,对遂平气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3.贯彻新发展理念对遂平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新任务。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同时,我市奋力打造“三城市一农都”和全力打造“全国一流地级市”的目标、驻遂同城发展和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对遂平气象事业发展列出更高的任务。

4.构建新发展格局对遂平气象事业发展提出新期待。随着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生态治理、文化旅游、能源交通等民生工程建设推进,政府和社会对智能化专业化的气象服务需求越来越广泛,激发加快推进遂平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5.科技迭代升级为遂平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智能传感器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卫星、雷达和智能化气象监测技术不断创新,监测精密度大幅度提升,数值预报技术和地球系统模式不断改进,预报预警精准度大幅度提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5G等信息新技术在气象领域的深入应用,为有效应对气象灾害风险和挑战,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

(二)差距与不足

“十三五”时期我县气象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对照先进水平和重大服务保障需求,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1.气象服务供给与我县需求适配性亟待提高。趋利避害的气象精细服务体制机制、内涵外延亟需完善和拓展,气象观测与精准预报精细服务要求不适应,数值预报解释应用、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等关键技术薄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气象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不够。

2.极端性、突发性、局地性天气的预报预测准确性和时效性不能满足服务需求。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捕捉能力不足,高分卫星气象应用不够,雷达监测存在盲区,高影响天气系统路径、水汽通道观测能力亟待试验加强,观测站网可持续发展机制有待健全。

3.气象服务优势不明显,气象服务机制有待优化。公共气象服务没有完全纳入各级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气象发展方式与我县质量发展的要求不适应,气象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亟待加强,缺乏高能级创新平台和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团队。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三、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和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把握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战略定位,融入气象强市建设,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打造气象科技创新高地,强化智慧气象支撑发展数字新引擎,突出在坚定不移推动农产品加工提质、旅游发展提档、城市建设提标、乡村振兴提速、改革创新提效、民生保障提升中的气象保障服务作用,提升人工影响天气服务保障能力,为实现气象强县奋斗目标,推动遂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气象服务保障。

四、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服务人民。全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着力提升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坚持“生命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宗旨,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2.坚持科技兴业,创新驱动。突出科技引领,坚持创新在气象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实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高气象关键技术支撑能力,切实提升气象为遂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水平。

3.坚持系统观念,协调发展。着眼于气象事业发展全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高度融入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统筹各业务领域竞相发展。

4.坚持深化改革,依法治理。坚定不移推进气象改革,发挥好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破除制约气象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加强气象法治建设,深化多领域合作,全面推进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发展目标

到2025年,夯实气象强县基础。基本建成与遂平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实现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的大幅提升,为我县提供优质均衡的气象公共服务。灾害性天气监测率、天气预报准确率、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到全市先进水平,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更加牢固,气象保障服务实现驻遂同城发展、在打造“三城市一农都”“全国一流地级市”等进程中走在全市前列。

展望2035年,基本建成气象强县。气象服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能力显著增强,智慧气象发展水平、气象科技创新活力达到全市先进行列,形成乡村振兴等气象服务保障典范,气象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十四五”时期遂平气象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主要指标

单位

2025

1

科技创新

气象科技成果转化率

%

60

2

精细服务

气象预警信息覆盖率

%

≥100

3

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

≥90

4

人工增雨(雪)年均增水

亿吨

20

5

精准预报

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

%

≥90

6

24小时温度预报准确率

%

≥84

7

短临网格预报时间分辨率

分钟

10

8

短临网格预报空间分辨率

km

1-3

9

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

分钟

45

10

精密监测

雷达监测覆盖率

%

100

11

实况分析产品空间分辨率

km

1

12

实况分析产品时间分辨率

分钟

10

13

台站探测环境达标率

%

100

14

气象信息化

气象数据可用率

%

98

15

高时空分辨率模式生成后到达预报员桌面时间

分钟

5


第三章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各类科研力量提升,不断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打造气象科研业务链条。深入推进研究型业务建设,成立创新团队,以科技进步推动业务能力提升。优化科研项目组织管理,引导科技成果向业务服务转化应用。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科研生态。

七、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

实施与人才政策相适应的科技资源统筹和创新团队管理机制,加快形成“人才引领团队发展,团队助力人才成长”的良性循环。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实施人才分类评价。加强人才交流访问,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将气象高层次人才纳入地方人才工程。

第四章 发展精细气象服务业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遂平建设保驾护航

八、保障生命安全,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一)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提高主要气象灾害全天候、高精度的综合立体监测能力,提升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精准度,延长气象灾害预见期,突出做好防汛抗旱、低温雨雪冰冻、山洪地质灾害、风雹雷电灾害、森林火险等气象服务,加强农村高风险地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建设。

(二)强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加快建设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完善广覆盖立体化的预警信息发布手段,推进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技术应用,提高预警信息时效性和覆盖面,全面提升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防范能力。完成遂平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精细化风险评估及区划,形成气象防灾减灾数据“一本帐”,全面推进基层科学减灾,提高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应对和快速反应能力,提升中小河流、山洪和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服务能力,加强风险普查成果在城乡规划、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深度应用。

(四)完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完善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建立健全快速响应、高效联动的气象灾害多部门防范应对机制,将气象信息员纳入基层综合防灾减灾队伍、应急管理体系和综合治理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气象防灾减灾社会参与机制和平台,加强气象信息员、社区网格员、灾害信息员等共建共享共用。

九、保障生产发展,提升气象服务供给能力

(一)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构建与现代农业“三区三园一体”发展相适应的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加强智慧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精准气象服务。积极推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纳入数字乡村建设,做好平安乡村建设气象服务。

(二)服务金融保险。落实河南省《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展农业巨灾保险、城市巨灾保险气象服务试点,积极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保险气象服务,发展天气指数保险,联动金融保险部门建立主动服务型保险。开展“气象+保险”数字化农业气象服务试点,建立基于气象要素的数字化农业生产。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认定,建立农产品“溯源+保险”服务模式,赋能农产品品质提升。

(三)服务交通安全。开展覆盖铁路、公路等行业的交通气象服务。大力发展公路、铁路等各生产环节高影响气象条件风险的分析技术,提升恶劣天气交通安全处置和交通运营管控能力。开展物流气象灾害风险研究,建立物流气象服务业务。

(四)助力文旅强县。紧扣“全域旅游、全景遂平”目标,健全完善旅游气象服务体系。开展旅游景区灾害及其次生灾害风险排查,强化旅游安全气象风险预警。推动4A级以上旅游景区建设灾害性天气监测自动气象站和预报预警信息传播设施,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面向旅游部门责任人全覆盖。

十、保障生活富裕,增强优质均衡气象服务能力

(一)推进气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区域、人群之间气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公共气象服务社区全覆盖。提供基于位置和场景、精准推送的普惠化、均等化气象服务,降低用户接受气象信息的成本,优化用户体验。提升宜居、宜业、宜游、康养产业的气象服务能力,为群众高品质生活提供特色服务。

(二)提升民生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建设智慧气象服务需求分析感知系统,实时感知用户需求。实现气象数据多维展现,发展自动智能气象服务产品生成,建立自动感知、智能研判、精准推送的分众化智慧气象服务业务。完善气象服务融媒体矩阵,发展气象信息服务产业,开展气象信息服务与通信运营企业、主流媒体、相关行业官方媒体平台全面对接。

(三)发展城市气象服务。聚焦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完善市区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开展城市通风廊道规划设计、重大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形成多灾种的城市气象风险地图。开展针对防灾减灾、城市生命线系统、市民生活、经济发展的场景式气象服务,开展城市灾害影响及承灾能力评估,实现城市气象防灾减灾精细化管理。将智能网格预报应用于城镇精细化管理工作,依托城市网格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能力并扩大覆盖面。

(四)加强气象科学普及。推动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谋划建设遂平气象科普馆,将遂平国家一般气象站打造成一流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和防灾减灾教育培训基地。扩大气象科普社会化途径,创新跨行业、跨领域的科普合作模式。

十一、保障生态良好,加强生态宜居气象服务能力

(一)提升生态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全力推进生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提高气候品质评价气象服务能力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气象保障能力。充分发挥“中国天然氧吧”品牌效应,开展针对遂平本地气候条件、气候资源和人体舒适度、适游期等气候评估和评价,推动气象、旅游、康养深度融合,延长生态产业链,打造氧吧经济,助力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二)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能力。开展生态敏感气象要素、关键生态要素预报预测业务,构建生态风险评价与预警体系。开展气象条件和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和预测业务,做好高影响天气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预估和风险预警。开展生态质量气象评估工作。

(三)提升大气污染防治保障能力。巩固基于气象条件的科学精准治污成果,联合开展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工作,推进第三方大气污染防治效益评估工作。提升重污染天气、森林火险预报预警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保障能力。开展森林生态、植被生态、城市生态、水资源及水环境生态、温室气体等监测评估,加强气象灾害对生态系统影响监测评估能力建设。

(四)提升国土空间开发气象支撑能力。建立生态保护与修复气候可行性评估业务,开展国土空间规划、通风廊道、电力交通等重大规划和重点工程对生态影响的气候可行性评估。探索开展面向国土空间开发的精细化气候评价体系,研制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地图。

第五章 发展精准预报业务,建立智能数字预报新业态

十二、完善智能数字预报业务

(一)发展智能化实时动态更新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建立完善快速滚动更新的0-3小时逐10分钟和3-24小时逐1小时间隔的水平分辨率1公里的分类强对流预报和气象要素预报业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短时强降水、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智能预报模型。开展强对流天气复杂下垫面地形影响以及发生发展精细气候规律研究,提升强对流天气监测识别能力。

(二)完善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完善1-10天内空间分辨率1-2.5公里、时间分辨率1-3小时、更新频次3-6小时的短中期气象要素网格预报业务,促进预报要素由气象基本要素向水文、生态、环境等领域拓展。建立短中期灾害性天气网格预报业务,围绕提升灾害性、极端性、转折性、趋势性天气过程短期预报准确率,探索数值天气预报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智能组合预报技术,进一步提升暴雨(雪)、寒潮、雾霾等灾害天气预警能力。

(三)开展次季节-季节要素的网格预报业务。建立完善连续性强降水、强降温、高温、干旱等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的客观化预测业务,发展春季透雨、霜冻、伏旱、倒春寒、连阴雨等农业气象灾害和关键农时季节气候事件的区域特色客观化预测业务。

十三、开展影响预报预警业务

推进气象预报预警与水文、地质、环境等多领域进行跨学科融合,完善暴雨(雪)、高温、低温、干旱、寒潮、大雾等多灾种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完善精细化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等风险预警业务,发布定量化评估和风险预警产品。开展气候条件和极端事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业务,发展生态预测与生态风险预警服务。

第六章 发展精密监测业务,建立时空智能感知网

十四、完善地面气象观测能力

优化地面站网布局,加快乡村、城市街道、重点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建设,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要要素覆盖密度。提升观测设备智能化水平。升级气象应急观测装备。强化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深化社会化气象观测应用,规模化发展志愿气象观测。

十五、完善多领域应用气象观测站网

(一)构建综合立体的生态气象监测网。组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植被生态气象自动观测网。开展城市生态、水资源及水环境生态、森林生态监测评估。

(二)完善农业气象综合观测网。加快推动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进程,推进作物气象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开展多种观测要素的自动连续监测,实现人工观测向自动观测的转变。升级现有土壤水分观测系统,插补建设遥测式区域土壤水分监测系统。

(三)合作完善多领域智能气象观测网。联合交通部门,共建共享高速公路及国省市干线公路沿线、高速铁路主通道沿线的交通气象监测网。与4A级以上景区联合开展旅游气象监测。完善碳中和愿景下的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气象监测网。

十六、提升观测装备保障能力

(一)提高观测装备技术水平。加强智能化、小型化、低功耗、可靠性的新型地面气象观测装备的本地化应用,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气象要素判识和遥感图像识别的应用。

(二)健全观测装备保障体系。探索开展装备全生命周期维保服务,分类推进观测装备的社会化保障。完善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推进观测质量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

十七、建设安全高效的气象信息化体系

(一)推进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完善气象信息系统建设,建立有效的保障气象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和预案。强化“天镜”系统本地化应用,开展通信业务全流程监控,强化网络、数据和业务一体的整体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体系。

(二)提升综合气象信息化水平。升级气象通信网络带宽,融入物联网、5G、北斗等最新通信网络技术,提升气象数据采集、传输各阶段的流转效率,建立安全、可靠的多类型气象信息采集、发布渠道。

第七章 创建特色服务示范

十八、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创建乡村振兴气象保障示范

(一)提升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能力。推动气象保障与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基础设施、电网等保障同部署同规划。深度融入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着力做好与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生产和畜牧水产养殖及蔬菜食用菌等设施农业发展相适应农业生产全链条气象服务。进一步推进农业气象灾害区划精细化评估。强化大风、冰雹、干旱、渍涝、冻害等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和主要农业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及防控决策建议。开发完善小麦干热风和小麦干旱天气指数等保险产品,配合政府和保险部门做好农业气象灾害性天气认定、保险定损、理赔等工作,增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转移能力。

(二)创新农业气象服务方式。探索开展针对种植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式、个性化服务新模式。建立集气候变化、气候、天气为一体的覆盖关键农事活动的全过程跟踪服务机制。探索农业气象服务手机端应用,开展数据采集、产品加工制作、信息推送、田间数据监控、互动交流、新闻更新、版本升级等多项功能融合互通的个性化气象服务。

(三)实施美丽乡村气象建设行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助推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全域美丽经济发展。深入实施优势气候资源挖掘分析,推动乡村生态旅游气候品牌塑造,实施乡村旅游支撑工程和设施提升工程,构建乡村旅游气象服务体系。强化气候康养、特色气候小镇、避暑旅游目的地等创建等工作,开展乡村旅游和民宿产业气象保障服务。

第八章 强化重点领域,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

十九、提升人影基础业务能力

推进监测与作业一体化的综合作业站点建设,探索无人机探测和作业。对接驻马店市人影中心,建立人工智能影响天气指挥部及管理系统,开展人影观测试验数据的融合技术研究、云水资源评估、作业效果评估等相关业务。

二十、强化重点领域人影服务保障能力

完善联合保障机制,建立与应急、林业、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合作机制。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人工增雨实验性作业。

加快实施中部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设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体系。围绕洪、汝河两岸的自然生态环境,结合中小河流防洪体系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实施生态修复。

开展以蓄水型人工增雨为主、以增加水库库容量为目的抗旱增雨作业的人工增雨工程。建设具有机动、快速反应作业能力的地面作业系统,提升地空监测、地空催化综合能力。

二十一、提高人影安全监管能力

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机构,完善人员队伍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完善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推动各级各部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提升人影安全监管和技术防控能力,提升作业站点、运输车辆、弹药库等关键部位和场所的综合安全防护水平,推动物联网、智能识别、电子芯片、信息安全等技术手段应用。加强作业人员的技能、安全培训、人影安全监督检查,建立人影安全监督检查常态化机制。

第九章 全面深化气象改革,提升气象治理效能

二十二、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市、县重大战略气象保障职能。深化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重构集约贯通的业务流程,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气象服务,发展研究型业务。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巩固提升双重计划财务体制优势,推进气象“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考评机制。

二十三、加强气象法治建设

加强气象法治建设,完善地方气象法规标准体系。全面推行气象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推动气象法治文化建设,强化法治宣传的精准性、实效性,不断提升气象法治宣传效能。加强基础性、关键性气象标准制定,促进气象标准的多元参与,加强标准化技术支撑能力建设。

二十四、加强行业管理和开放融合

推进行业气象协同发展,加强行业指导,优化气象行业资源配置。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气象重点领域改革。加强气象核心业务多领域交流合作,深化多部门合作,推进气象与应急管理、农业农村、水利、生态环境、交通运输、能源、教育、旅游等方面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发展合力。

第十章 实施重点工程建设

二十五、遂平县气象台站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

升级气象综合业务服务平台,完善气象灾害监测应急处置装备,布局建设气象科普场馆,强化极端气象灾害防御和应对。台站基础设施、仪器装备、技术人才、气象文化、科普阵地等协调发展,打造开放型体验式遂平县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二十六、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提升工程

建设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广覆盖立体化的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建立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及研判分析一张图、实现与市突发事件预警发布平台对接,实现各类预警信息的权威高效精准发布。

二十七、精准化气象防灾减灾工程

以气象监测服务“精准化”为核心,建成精准化气象灾害业务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覆盖城区的精准化气象监测预警系统,提高气象要素的垂直监测能力,促进X波段天气雷达和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等多源观测资料的数值模式应用,建设集约共享的气象基础设施云平台和气象信息综合业务系统,全面提升气象基础服务能力,提高监测预警预报服务能力,提升安全发展气象保障能力。

二十八、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提升工程

在我县建立较为完善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升级改造高炮等作业工具,购置车载流动火箭发射装置。配合市局建设人影作业指挥平台,定制可视化、智能化作业指挥和对讲系统,实现人工影响天气弹药物联网监控,提升科学作业指挥水平。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点安全等级评定,定制人影作业安全设备,整改固定作业点安全隐患,提升安全作业性能。

二十九、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结合遂平高标准农田规划,建设“四位一体”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体系。开展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工程。围绕强中筋小麦开展一县一业的精细化、特色化服务。开展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打造“气候好产品”等系列“国家气候标志”品牌,与农业部门加强合作,深入各大种植合作社,以农业气象服务中心为核心,各大农业种植合作社为辐射,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气象服务提升行动。完善气象为农服务教育培训体系。实现直通式气象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覆盖,开展农业保险气象服务项目。

三十、开展农业保险气象服务项目

落实《河南省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河南省气象条例》,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频发重发态势,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积极配合保险部门做好农业气象灾害性天气认定、保险定损、理赔等工作,利用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资金设立一定比例农业气象防灾防损费,专项用于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增强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转移能力,实现农业趋利避害、保险减损,大力推动遂平农业高质量发展。

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

三十一、加强党的领导,把握发展方向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围绕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突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入推动气象部门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建设与发展规划整体部署,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十二、加强组织协调,确保规划落实

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健全规划有效实施的组织保障机制,全面履行职责,最大程度地凝聚部门、行业、群团组织等全社会共识和力量,充分利用各类公共资源、社会资源,共同发力推动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实施,形成体系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规划落实体制机制。

三十三、强化资金保障,畅通投入渠道

坚持和完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明确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支出事项和投资预算,合理安排支出规模,统筹协调重点工程投资渠道,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加强气象资金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价,确保资金安全,提高投资效益。

三十四、强化监督检查,确保规划落地

县气象局、县发展改革委员会、县财政局等相关单位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督促检查,完善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制度,将规划约束性指标分解到年度进行督促检查考核,开展定期评估与重点工程项目的绩效考评。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创新监督方式方法,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督,增强监督实效,形成监督合力,确保规划的落地实施。


政策解读:遂平县“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图解:遂平县“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主办:遂平县人民政府  承办: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   地址:遂平县建设路中段  网站维护:0396-4922539

政府网站标识码:4117280001 备案序号:豫ICP备15015865号    公网安备:41172802000011